模板引擎,其实就是一个根据模板和数据输出结果的一个工具。
我们要开发一个将模板文件转换成我们实际要使用的内容的工具,这个工具就是模板引擎。我们把模板文件里的内容当成字符串传入到模板引擎中,然后模板引擎根据一定语法对该字符串进行解析处理,然后返回一个函数,之后我们在执行函数时把数据传输进去,即可拿到根据模板和数据得到的新字符串。最后我们想怎么处理该字符串就看需求了,如果用于前端模板生成的话,则可以用 dom 的 innerHTML 这个属性来追加内容。
目前前端的模板引擎多得数不胜数,语法特性也花样百出,用行内的话来说,我们要实现的是一种基于字符串的模板引擎。
==============接上篇 Preload:有什么好处?(上)=================
译者注:上文讲到了利用 Preload,我们可以做到哪些事情,从这里继续~
因为 Preload 是一个链接,遵循规范它应有 media 属性(目前 Chrome 还未支持,不过很快就可以了)。这个属性可以启用资源的条件加载能力。
它又有什么用处呢?举个例子,你的网站的初始视窗,对于 PC/宽屏设备展示可交互的地图版本,而对于手机/窄屏设备则展示静态的地图版本。如果你擅于加载性能优化,会想到在特定设备只加载其中一个版本的资源,而不是所有资源。而要做到这样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 JS 去动态地加载资源。但是这么做,会使得资源对于 preloader(译者注:上文提到过的浏览器内部的预加载器)不可见,因此会使得资源的加载时机稍微滞后,不但影响了用户的视觉体验,还对站点的 SpeedIndex 得分有着负面影响。
所以我们该怎么做,才能让浏览器尽早知道所需加载的资源呢?没错,就是 Preload!
我们可以使用 Preload 提前加载这些资源,并且使用 media 属性,做到只加载需要的资源:
1 2 3 |
<link rel="preload" as="image" href="map.png" media="(max-width: 600px)"> <link rel="preload" as="script" href="map.js" media="(min-width: 601px)"> |
熵遵循熵增原理,即无序非热能与热能之间的转换具有方向性。薛定谔说过:生命本质在于负熵。熵代表的是无序,负熵就是熵的对立,而负熵表示的则是有序。汲取负熵(米饭、面包、牛奶、鸡蛋),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从外界吸收了物质或者能量之后,转化成负熵流,使系统的熵降低,人体变得更加有序。
作为一个经常和 web 打交道的程序员,了解这些协议是必须的,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协议的区别和基本概念,文中可能不局限于前端知识,还包括一些运维,协议方面的知识,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收获,如有不对之处还请指出。
全称:超文本传输协议 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)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浏览器的诞生,HTTP1.0 也随之而来,处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层,HTTP 是建立在 TCP 协议之上,所以 HTTP 协议的瓶颈及其优化技巧都是基于 TCP 协议本身的特性,例如 tcp 建立连接的 3 次握手和断开连接的 4 次挥手以及每次建立连接带来的 RTT 延迟时间。
随着 React 的风靡,配合 Webpack 以及 Babel 等技术,越来越多的前端同学将 ECMAScript 2015(ES6) 的特性运用在项目中,import、export、class、箭头函数、块级作用域等特性屡试不爽。而对于 Node.js 实现的后台代码来说,我们也同样希望使用这些 ES6 特性,下面将以 v4.4.4(LTS version) 长期支持版本为例展开话题,从兼容性以及性能两方面着手分析 Node.js 对 ES6 的支持情况。
原文地址
本文 start kit: steamer-react
就是为了“ 性能”!!!
按照经验来说,直出,能够减少 20% - 50% 不等的首屏时间,因此尽管增加一定维护成本,前端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在搞直出。
除此之外,有些特定的业务做直出能够弥补前后端分离带来的 SEO 问题。像这次选取的腾讯新闻,大多数页面首屏其实都是直出的(但肯定不是 React 直出)。
上篇文章大概展示了 kmdjs0.1.x 时期的编程范式:
如下面所示,可以直接依赖注入到 function 里,
1 2 3 4 |
kmdjs.define('main',['util.bom','app.Ball','util.dom.test'], function(bom,Ball,test) { var ball = new Ball(0, 0, 28, 1, -2, 'kmdjs'); var vp = bom.getViewport(); }); |
也可以直接在代码里把 full namespace 加上来调用,如:
1 2 3 4 |
kmdjs.define('main',['util.bom','app.Ball','util.dom.test'], function() { var ball = new app.Ball(0, 0, 28, 1, -2, 'kmdjs'); var vp = util.bom.getViewport(); }); |
React 的实践从去年在 PC QQ 家校群开始,由于 PC 上的网络及环境都相当好,所以在使用时可谓一帆风顺,偶尔遇到点小磕绊,也能够快速地填补磨平。而最近一段时间,我们将手 Q 的家校群重构成 React,除了原有框架上存在明显问题的原因外,选择 React 也是因为它确实有足够的吸引力以及优势,加之在 PC 家校群上的实践经验,斟酌下便开始了,到现在已有页面在线上正常跑起。
Copyright © 2011-2021 AlloyTeam.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WordPress
粤ICP备15071938号-2